logo

Time of issue:2021-08-17 11:37:58

tu

返回首页

Time of issue:2021-08-17 11:39:54

Homepage     中文版         E-mail       OA     

tu
All categories
搜索
Search

lxwm

Time of issue:2021-08-17 15:02:32

tu

Check category
tu

Video

>
>
>
延安时期的红色春节

延安时期的红色春节

  • Categories:党史纵览
  • Author:
  • Origin:
  • Time of issue:2018-02-11
  • Views:0

(Summary description)农历新年,是中华民族最为盛大的节日,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与真诚期许。延安时期,中国共产党将建设新中国的政治理念与延安古老的民俗民风相结合,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红色春节文化,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味的红色记忆。    将新思想的宣传教育与传统民俗民风相结合    延安地处黄土高原腹地,民风淳朴,保留着丰富多彩的春节民俗活动。在迎接新年到来的过程中,当地百姓赋予这些习俗浓郁的地域特色,营造红火热闹的喜庆气氛,也虔诚地将希望寄托于未知的神明。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,对民俗形式多予以尊重,但对其内容则加以改造,以提高百姓文化认知和政治觉悟为目的,利用旧形式宣传新思想,开启了走革命道路谋幸福生活的新理念。   年画和春联,是人们用以表达美好愿望最直观的载体。传统旧年画以民间传说或历史故事中的神仙悍将为主角,门神以钟馗、秦琼、尉迟恭为主。1938年年初,鲁艺的艺术家们创作木刻年画《五谷丰登》《保卫家乡》发给农家张贴,开始了新年画的创作并逐步推广扩大。1942年,鲁艺美术部成立年画研究组,不断改进年画创作工作,在技术上运用民间形式,力求适合当地民众欣赏习惯;内容上则以歌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要内容,充分展示边区军民的新生活新风貌,深受群众喜爱。   春节的对联,从内容的选择到张贴的时间,在传统延安民俗中都有特殊要求,与年画相比,寓意更深且讲究个性,更能传达民众关切,也更具宣传教育价值。在边区政府的积极推动下,延安民众自发创作了许多以抗日战争与现实生活为背景的新春联。例如:自由平等除旧岁;民主政治过新年。过新年坚持抗战到底;除旧岁反对妥协投降。有牛有地有劳动家家足食;自种自纺自织布个个丰衣。这些春联遍布边区,散发着浓厚的节日气息,勾勒出延安人民内心的自信与激情,切实起到了识字课本与政治课本的教育作用。  将革命文艺发展方向与民间艺术形式相结合    陕北有许多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,如打社火、闹秧歌、说书、唱酒曲等等,是欢庆节日或婚丧嫁娶中广为运用的表演方式。其中闹秧歌群众基础最为深厚,集舞蹈、歌唱、角色扮演为一体,内容完全源自农民生活,热烈奔放不失诙谐幽默,是延安传统春节文化里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,往往要从大年初一延续至元宵节。延安时期,秧歌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,成为延安红色春节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。   毛泽东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发表之后,延安文艺界掀起文艺大众化的新高潮,一场“新秧歌运动”应运而生。在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方向指引下,大批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,学习和采用传统陕北秧歌的艺术形式并加以改造,以边区军民实际生活为主题,创作《拥军花鼓》《兄妹开荒》《摇花篮》等一批新秧歌,于1943年春节期间亮相延安街头。鲁艺组成150人的庞大秧歌队,在杨家岭、中央党校、文化沟等地进行春节巡回表演;为配合“双拥运动”,延安各界举行了军民联欢会、拥政爱民大会,延安文艺界在金盆湾、南泥湾举行劳军慰问大会,新秧歌剧的演出成为所有活动中最抢眼的文艺节目,引发观众强烈反响。一场在延安东乡罗家坪的演出中,当打花鼓的演员唱到:“猪呀、羊呀、送到哪里去”时,周围观看的千万群众齐声合唱:“送给那英勇的八路军。”场面热烈感人。    领袖的爱民情怀与百姓对党的真诚拥护相结合    拜年,是中华民族的古老习俗,最能凸显辞旧迎新之际其乐融融的和美氛围。延安时期,最值得回味的拜年,发生在党的领袖与他们的农民朋友之间。中央领导在延安期间,无论住在哪里,都与邻居们相处甚欢,春节期间总要彼此拜年,一起观看秧歌欢度新春。1943年春节期间,毛泽东得知枣园村有24位60岁以上的老人,且其中两位都是正月十五的生日,便决定在元宵节请24位老人来吃饭,为他们祝寿。当天下午两点,毛泽东亲自到门口迎接大家,还一一给他们敬酒,祝老人们延年益寿,之后请大家观看电影《列宁在十月》,气氛欢乐,亲如一家。2018年2月11日来源:中国组织人事报

延安时期的红色春节

(Summary description)农历新年,是中华民族最为盛大的节日,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与真诚期许。延安时期,中国共产党将建设新中国的政治理念与延安古老的民俗民风相结合,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红色春节文化,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味的红色记忆。    将新思想的宣传教育与传统民俗民风相结合    延安地处黄土高原腹地,民风淳朴,保留着丰富多彩的春节民俗活动。在迎接新年到来的过程中,当地百姓赋予这些习俗浓郁的地域特色,营造红火热闹的喜庆气氛,也虔诚地将希望寄托于未知的神明。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,对民俗形式多予以尊重,但对其内容则加以改造,以提高百姓文化认知和政治觉悟为目的,利用旧形式宣传新思想,开启了走革命道路谋幸福生活的新理念。   年画和春联,是人们用以表达美好愿望最直观的载体。传统旧年画以民间传说或历史故事中的神仙悍将为主角,门神以钟馗、秦琼、尉迟恭为主。1938年年初,鲁艺的艺术家们创作木刻年画《五谷丰登》《保卫家乡》发给农家张贴,开始了新年画的创作并逐步推广扩大。1942年,鲁艺美术部成立年画研究组,不断改进年画创作工作,在技术上运用民间形式,力求适合当地民众欣赏习惯;内容上则以歌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要内容,充分展示边区军民的新生活新风貌,深受群众喜爱。   春节的对联,从内容的选择到张贴的时间,在传统延安民俗中都有特殊要求,与年画相比,寓意更深且讲究个性,更能传达民众关切,也更具宣传教育价值。在边区政府的积极推动下,延安民众自发创作了许多以抗日战争与现实生活为背景的新春联。例如:自由平等除旧岁;民主政治过新年。过新年坚持抗战到底;除旧岁反对妥协投降。有牛有地有劳动家家足食;自种自纺自织布个个丰衣。这些春联遍布边区,散发着浓厚的节日气息,勾勒出延安人民内心的自信与激情,切实起到了识字课本与政治课本的教育作用。  将革命文艺发展方向与民间艺术形式相结合    陕北有许多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,如打社火、闹秧歌、说书、唱酒曲等等,是欢庆节日或婚丧嫁娶中广为运用的表演方式。其中闹秧歌群众基础最为深厚,集舞蹈、歌唱、角色扮演为一体,内容完全源自农民生活,热烈奔放不失诙谐幽默,是延安传统春节文化里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,往往要从大年初一延续至元宵节。延安时期,秧歌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,成为延安红色春节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。   毛泽东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发表之后,延安文艺界掀起文艺大众化的新高潮,一场“新秧歌运动”应运而生。在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方向指引下,大批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,学习和采用传统陕北秧歌的艺术形式并加以改造,以边区军民实际生活为主题,创作《拥军花鼓》《兄妹开荒》《摇花篮》等一批新秧歌,于1943年春节期间亮相延安街头。鲁艺组成150人的庞大秧歌队,在杨家岭、中央党校、文化沟等地进行春节巡回表演;为配合“双拥运动”,延安各界举行了军民联欢会、拥政爱民大会,延安文艺界在金盆湾、南泥湾举行劳军慰问大会,新秧歌剧的演出成为所有活动中最抢眼的文艺节目,引发观众强烈反响。一场在延安东乡罗家坪的演出中,当打花鼓的演员唱到:“猪呀、羊呀、送到哪里去”时,周围观看的千万群众齐声合唱:“送给那英勇的八路军。”场面热烈感人。    领袖的爱民情怀与百姓对党的真诚拥护相结合    拜年,是中华民族的古老习俗,最能凸显辞旧迎新之际其乐融融的和美氛围。延安时期,最值得回味的拜年,发生在党的领袖与他们的农民朋友之间。中央领导在延安期间,无论住在哪里,都与邻居们相处甚欢,春节期间总要彼此拜年,一起观看秧歌欢度新春。1943年春节期间,毛泽东得知枣园村有24位60岁以上的老人,且其中两位都是正月十五的生日,便决定在元宵节请24位老人来吃饭,为他们祝寿。当天下午两点,毛泽东亲自到门口迎接大家,还一一给他们敬酒,祝老人们延年益寿,之后请大家观看电影《列宁在十月》,气氛欢乐,亲如一家。2018年2月11日来源:中国组织人事报

  • Categories:党史纵览
  • Author:
  • Origin:
  • Time of issue:2018-02-11
  • Views:0
Information

农历新年,是中华民族最为盛大的节日,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与真诚期许。延安时期,中国共产党将建设新中国的政治理念与延安古老的民俗民风相结合,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红色春节文化,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味的红色记忆。

 

 

  将新思想的宣传教育与传统民俗民风相结合

 

 

  延安地处黄土高原腹地,民风淳朴,保留着丰富多彩的春节民俗活动。在迎接新年到来的过程中,当地百姓赋予这些习俗浓郁的地域特色,营造红火热闹的喜庆气氛,也虔诚地将希望寄托于未知的神明。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,对民俗形式多予以尊重,但对其内容则加以改造,以提高百姓文化认知和政治觉悟为目的,利用旧形式宣传新思想,开启了走革命道路谋幸福生活的新理念。

 

  年画和春联,是人们用以表达美好愿望最直观的载体。传统旧年画以民间传说或历史故事中的神仙悍将为主角,门神以钟馗、秦琼、尉迟恭为主。1938年年初,鲁艺的艺术家们创作木刻年画《五谷丰登》《保卫家乡》发给农家张贴,开始了新年画的创作并逐步推广扩大。1942年,鲁艺美术部成立年画研究组,不断改进年画创作工作,在技术上运用民间形式,力求适合当地民众欣赏习惯;内容上则以歌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要内容,充分展示边区军民的新生活新风貌,深受群众喜爱。

 

  春节的对联,从内容的选择到张贴的时间,在传统延安民俗中都有特殊要求,与年画相比,寓意更深且讲究个性,更能传达民众关切,也更具宣传教育价值。在边区政府的积极推动下,延安民众自发创作了许多以抗日战争与现实生活为背景的新春联。例如:自由平等除旧岁;民主政治过新年。过新年坚持抗战到底;除旧岁反对妥协投降。有牛有地有劳动家家足食;自种自纺自织布个个丰衣。这些春联遍布边区,散发着浓厚的节日气息,勾勒出延安人民内心的自信与激情,切实起到了识字课本与政治课本的教育作用。

 

 

将革命文艺发展方向与民间艺术形式相结合

 

 

  陕北有许多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,如打社火、闹秧歌、说书、唱酒曲等等,是欢庆节日或婚丧嫁娶中广为运用的表演方式。其中闹秧歌群众基础最为深厚,集舞蹈、歌唱、角色扮演为一体,内容完全源自农民生活,热烈奔放不失诙谐幽默,是延安传统春节文化里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,往往要从大年初一延续至元宵节。延安时期,秧歌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,成为延安红色春节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。

 

  毛泽东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发表之后,延安文艺界掀起文艺大众化的新高潮,一场“新秧歌运动”应运而生。在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方向指引下,大批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,学习和采用传统陕北秧歌的艺术形式并加以改造,以边区军民实际生活为主题,创作《拥军花鼓》《兄妹开荒》《摇花篮》等一批新秧歌,于1943年春节期间亮相延安街头。鲁艺组成150人的庞大秧歌队,在杨家岭、中央党校、文化沟等地进行春节巡回表演;为配合“双拥运动”,延安各界举行了军民联欢会、拥政爱民大会,延安文艺界在金盆湾、南泥湾举行劳军慰问大会,新秧歌剧的演出成为所有活动中最抢眼的文艺节目,引发观众强烈反响。一场在延安东乡罗家坪的演出中,当打花鼓的演员唱到:“猪呀、羊呀、送到哪里去”时,周围观看的千万群众齐声合唱:“送给那英勇的八路军。”场面热烈感人。

 

 

  领袖的爱民情怀与百姓对党的真诚拥护相结合

 

 

  拜年,是中华民族的古老习俗,最能凸显辞旧迎新之际其乐融融的和美氛围。延安时期,最值得回味的拜年,发生在党的领袖与他们的农民朋友之间。中央领导在延安期间,无论住在哪里,都与邻居们相处甚欢,春节期间总要彼此拜年,一起观看秧歌欢度新春。1943年春节期间,毛泽东得知枣园村有24位60岁以上的老人,且其中两位都是正月十五的生日,便决定在元宵节请24位老人来吃饭,为他们祝寿。当天下午两点,毛泽东亲自到门口迎接大家,还一一给他们敬酒,祝老人们延年益寿,之后请大家观看电影《列宁在十月》,气氛欢乐,亲如一家。


2018年2月11日 来源:中国组织人事报

Scan the QR code to read on your phone

二维码

Time of issue:2021-08-17 14:43:53

tu

版权所有

Time of issue:2021-08-17 14:45:49

Copyright © 2016. TIANJIN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DVANCED EQUIPMENT All rights reserved.
Powered by www.300.cn 津ICP备17005411号-1

友情链接

Time of issue:2021-08-17 14:46:15

tu

友情链接

Time of issue:2019-06-18 00:00:00